小学生作文帮助中心 | 小学生作文辅导 | 小学生作文素材 | 周记大全

“合肥”之家

99人看过作文大全网

【导读】我家是典型三口之家,因为爸爸、妈妈和我,都长得胖乎乎的,所以合起来被大家戏称为合肥幸福之家。 我的爸爸听说是标准的白面书生,年轻时长得玉树临风,英俊潇洒,读书时还是班级里的秀才。可…本文《“合肥”之家》由小学生作文大全整理,仅供参考。

  我家是典型三口之家,因为爸爸、妈妈和我,都长得胖乎乎的,所以合起来被大家戏称为合肥幸福之家。

  我的爸爸听说是标准的白面书生,年轻时长得玉树临风,英俊潇洒,读书时还是班级里的秀才。可是等我认识爸爸的时候,他已经是拥有圆圆将军肚,还带着几许天然呆的中年男人了。不过,虽然爸爸现在“形象不佳”,但他非常耐心。每天,我的数学家庭作业都是由爸爸检查的。我做错的题目爸爸总是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帮我分析,直到我榆木脑袋开窍为止。可因为我知道爸爸比较好“欺负”,所以我在听讲时总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,每次得浪费他很多时间。这里要向爸爸说声对不起啦!爸爸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电视。有一次,爸爸刚打开房间里的电视想美美看会儿电视,就被妈妈以会影响我做作业为理由马上关了,爸爸只好就范。过了一会儿,我做完了作业,发现爸爸早不见了。我连忙去找,原来爸爸早转移阵地到客厅了,正心满意足地看着电视,可那声音比蚊子叫还轻,这真是可怜我家老爸心啊!   我的妈妈做起事来雷厉风行,可能干了。从小到大我的毛衣都是妈妈亲手织的,合肥幸福之家的一日三餐都是妈妈做的。一般情况我们都不会外出就餐,因为外面快餐的味道很难和我妈妈做的美味佳肴相匹敌,这在当今很难得吧。当然,我认识妈妈的时候,她也早已经发福,身材可丰满了。所以我听到最多的就是妈妈吃饭以后的忏悔,说以后再也不吃这么多了。可是等下次吃饭的时候,妈妈依然照吃不误。妈妈最大的爱好就是做各种美食给我和爸爸吃。有一次我们做完豆浆,那剩下的豆腐渣我觉得成了鸡肋,食之无味弃之可惜。等吃晚饭的时候,妈妈叫我尝一下一盆菜,我一吃,清淡爽口,别提有多好吃了。妈妈说,那是豆腐渣做的。瞧,我的肥妈够厉害吧!   接下来就是我肥仔啦!听妈妈说,我出生时是一名瘦弱的婴儿,可我拥有的强大生命力,使我的体重每年以惊人的速度递增,这也成了我和妈妈的心病。我的性格连我自己也捉摸不定,有时外向有时内向。但我清楚地知道:我的老实是天生再加上妈妈的“严厉打击”下造就的,所以给人的感觉总是憨憨的,我幽默的一面就更鲜为人知了。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收集奥特曼,大家不要笑我幼稚,奥特曼对于男生来说真的是不可抵抗的哦。   这就是我重量级的家。虽然三个重量级成员之间也会有一些小矛盾,小冲突,但爱是最好的粘合剂。我们一家三口组成了一个温暖和谐的铁三角,我在期间快乐成长。我爱我的“合肥幸福之家!”
  推荐阅读:
  • 生活在温馨之家

    生活在温馨之家 生活像一个万花筒,五彩缤纷;生活又像调味瓶,有酸、有甜、有苦、有辣、有咸,各种滋味。其中有一件让我觉得最温馨难忘的事,每当想起就会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。 记得小时候一个冬天,我和爸爸在老家河边玩耍,我们玩的开开心心,突然,我发现河边有一条小鱼,我正想去抓的时候,不小心滑了一跤,嗵的一声,我掉进水里了,浪花溅到爸爸的身上。啊

  • 写家乡的作文500字 美丽的故乡——合肥

    今年寒假,爸爸、妈妈开车带我回老家合肥过春节。 我们是晚上八点多钟到合肥的,车辆进入市区时,只见干净、宽敞的街道两边一排排高楼大厦平地而起,街道上到处都是拥挤的车辆和行人,霓虹灯光彩夺目,好不热闹。 我出

  • 历史文化,私塾之家

    弟子规,圣人训, 首孝弟,次谨信。 场口上村博物馆, 小小书童来学习。 一拜孔子,三拜老师, 教我读书,教我做人, 劳记在心永不忘。 点朱砂,写人字, 聪聪聪,用耳朵, 明明明,用眼睛。 游中学,学中游, 历史文化在上村。

  • 和美之家

    我爸爸是严格的,不信你瞧!我做错了一道题,连忙把橡皮拿出来刚准备擦。爸爸一看,面无表情地说:你下次最好不用橡皮擦,这样反而浪费时间。我听了此话,在偷着笑。谁知我的笑被爸爸发现了,他一把拉起我说:快订正!我连忙收住了笑,爸爸又补充说:下次作业要仔细,尽量少涂改,再有那么多涂改,以后就把改正纸贴在你脸上。我听了面如土色,眼泪在眼眶里打转。

  • 小康之家其乐融融

    小康之家其乐融融 记得我刚出生那几年,我们和爷爷、奶奶一起住在乡下。常听妈妈说,我刚出生那会儿,爷爷、奶奶总是唠叨说:你们这对吃皇粮的小夫妻,怎么就只能生一个小孩,却偏偏是个女的! 前几年,爸爸、妈妈工作调动进了城,在城关买了一套四房二厅的房子。随后,爷爷、奶奶也搬过来和我们一起住。自打爷爷、奶奶进了城以后,很少听到他们以前的唠叨了。他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pxxjyj.cn/209618.html

《“合肥”之家》评语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