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生作文帮助中心 | 小学生作文辅导 | 小学生作文素材 | 周记大全

中秋

92人看过作文大全网

【导读】有人说,新月似芽,半月如瓢,圆月如西子之明眸。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,实为不妥,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。云生月隐,神秘、迷离。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,却独具情调。…本文《中秋》由小学生作文大全整理,仅供参考。

有人说,新月似芽,半月如瓢,圆月如西子之明眸。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,实为不妥,谚语有“八月十五云遮月”之说。云生月隐,神秘、迷离。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,却独具情调。

适逢中秋之夜,我仰望天空,望见一轮圆月,天空中有层层清云,如烟似雾,弥蒙在月光下。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,牵于二者之间,淡淡的点上一圈,既不喧宾夺主,又有万般娇态。

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,听她讲古老的传说;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。不过,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。这才是真实的接触,是老朋友的祝福。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,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,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,感受“月中清露点朝夜”。

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《中秋对月》中“直到天头无尽处,不曾私照一人家”的诗句,夜发清溪向三峡,思君不见下渝州”的绝对,还有朱自清先生的《荷塘月色》。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,《峨眉山月歌》抒发对故友的思念,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。他们均写月,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,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,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。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、温柔、恬静的象征。尤其是中秋圆月,多少诗人睹物生情,写下传世之作;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。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,我记起台湾的地震,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,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。

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。她,繁忙的信差,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。那么,原来思念、温柔、美好、恬静的象征中,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,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,想到明天的美好。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,但却更能唤起联想——在困难之时,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,给你帮助和温暖。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,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——人性。大海纳百川,这中秋圆月好像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,在她的温柔恬静中,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,化成云雾环绕其周。这是意境,注入新象征的意境。

  推荐阅读:
  • 节日作文600字 难忘的中秋节

    一年有很多的节日,有热闹的春节,有肃穆的清明节,有欢快的儿童节,也有欢欣鼓舞的元旦节而我最爱那象征着全家团圆的中秋节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。因处于秋季中间,故得此名。中秋正圆在这一天,天上一轮皎洁的明月,形如玉盘。我国民间把月圆当做团圆的象征,把中秋节作为家人团聚的日子,所以中秋节也叫团圆节。 每到中秋之时,我跟爸妈就到外

  • 关于大海的作文600字 中秋之海边的小精灵

    中秋慢慢降临,我和姐姐伏在阳台看满天的星星,咦?月亮呢?变成小船游走了?还是跟农民伯伯当链刀了?哦,原来月亮害羞了,悄悄地躲到了云层后面去了。 妈妈提议说:我们一起去海边看月亮吧。就这样我们踏上了去观音山海边的路程。到达目的了,天空上的一轮明月亮闪闪的,在月光照耀下,白茫茫的沙滩泛起点点光辉。此时正是退潮,海浪涌到岸边,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

  • 写中秋节的作文600字 欢度中秋

    写中秋节的作文600字 欢度中秋 9月27日,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,全家团聚,吃月饼、赏月,又称为团圆节。相传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、秋天祭月的社制,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,后来赏月重于祭月,严肃祭月变成了轻松欢娱。中秋赏月的风俗盛行于唐代,宋代、明代、清代宫庭和民间的拜月、赏月活动更具规模。现代,仍有着规模盛大,多姿多彩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。 我和爸爸妈

  • 描写中秋节作文600字 中秋节*菊花赞

   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,与春节、端午、清明并称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日。今年的中秋节,我和一家人去鸠兹古镇赏菊花了! 到了鸠兹古镇,放眼望去,全是各式各样的菊花,扰得我眼花缭乱。 一入口,我被惊呆了,一个巨大的钟被许多娇艳欲滴的菊花簇拥着,十分壮观。看了介绍,我了解到花钟是芜湖中山路步行街的标志性造型之一。如果说有一条路,是一个城市的表白和心

  • 中秋节作文600字 中秋节博饼记

    海上升明月,天涯共此时,这是张九龄在中秋节赏月时作的诗。同时,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,因此,中秋节还被称为团圆节。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,在农历八月十五,人们欢聚在一起,赏圆月,吃月饼,厦门还有特色的中秋节日活动,那就是博饼。 晚上,月亮缓缓升起,像一轮银盘,挂在深蓝色的夜幕中。整个世界似乎都沉浸在乳白色的月光中。晚饭后不久,楼道中就响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pxxjyj.cn/332528.html

《中秋》评语0